大同开云体育-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市召开“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(云州区专场)
2025-10-24开云体育,开云体育官方网站,开云体育APP下载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区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,坚定不移抓发展、促改革、惠民生,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,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向好态势。我区主要经济指标截至2024年底,较2020年,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3%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4.53%,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85.55%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7.62%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4.52%,均保持了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,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,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期盼提供了坚强的支撑。
推进黄花产业降本增效。坚持把保护好、发展好黄花产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全链条优化“种产加销”环节。深化合作社改革,建立考核机制,优选承包主体58个,强化田间管理,推广密植、滴灌水肥一体化,今年鲜菜总产量12.9万吨,较上年增长2.4%。把降低黄花综合采摘成本作为增加产业效益重要举措,统一用工标准与成本管控,综合采摘成本普遍降至1.3元/斤左右,带动脱贫户分红增长15%。积极推进精深加工与品牌建设,开展黄花功能性新品开发,举办黄花丰收系列活动,引进黄花产业综合体等5个项目,全区黄花品牌达到30个,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5亿元。推动农业农村部发布大同黄花价格指数,成功报批2025年特优农业品牌强县项目,成功申报大同黄花省级专业镇,在“小黄花做成大产业”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促进特优农业固基强链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擎作用,坚持“抓住链、依靠核”思维,聚焦肉蛋鸡产业全链条拓展与农产品加工平台建设,新建9个种鸡场及饲料厂、10个肉鸡基地,新增肉鸡出栏2000万羽,新建8家蛋鸡场,蛋鸡饲养量增加至500万只,并成功申报肉蛋鸡市级专业镇;推动大象年1亿只肉鸡屠宰加工、百胜中国供应链园区等15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,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。加快推动设施蔬菜产业上规模,引进专业化市场主体17个,建成钢结构大棚1万亩,番茄、樱桃、蓝莓、西兰花等多元化种植,发展集采摘、观光、休闲为一体的高端、高效设施农业项目,并与头部企业合作进入全国大市场。
推动文旅业态提速焕新。持续推进火山群景区基础设施建设,开展火山地热勘探,完成昊天山绿化修复、特色游步道改造,狼窝山火山博物馆试运营,启动火山群低空飞行体验,举办“忘忧之夜”晚会、大型烟花秀、流行音乐节、火山超级越野跑、2025年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开幕式等系列活动赛事。围绕桑干河沿线“串珠成链”目标,开展生态修复及服务设施建设,推进桑干河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,促进生态与景观深度融合。优化忘忧大道沿线景观,“忘忧小镇”开园运营,黄花生物科技研学展厅成为全市研学亮点。高标准建设于家寨村乡村旅游度假区,打通册田水库“水上运动”通道,实现南北两岸游船通航。此外,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,新发现遗址28处,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“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”。
以宜居韧性为目标推进城市更新。分片区推进城市更新行动,西南片区棚户区竣工分房386套,西北片区项目顺利推进,集贸市场启动公开出租,东南片区永业市场改建启动征迁,体育公园南区完工并向群众开放。实施短板弱项提升行动,启动城市地下管网改造,对老旧小区的供热供气管道进行了全面更新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,开展市政小微工程修缮,并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建成一批口袋公园、绿化景观、便民停车场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,城市功能持续完善。
全力稳就业促增收。“十四五”期间突出就业优先导向,建立“基层摸底数、人社搭平台、园区供岗位”联动机制,重点围绕黄花、肉蛋鸡、设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链布局就业岗位,将用工需求纳入招商引资评估体系,成功引进大象肉鸡屠宰加工、江苏绿港果蔬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,推动示范区内22个肉鸡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吸纳本地劳动力416人,71个设施农业项目带动就业1542人次。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,与经开区就业部门联动合作,开展48场专场招聘会,促成4670人达成就业意向。推动零工市场高效运转,覆盖服务1.52万人次,实现就业1.33万人次,城镇新增就业1.48万人。
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推进“幼小初高”一体衔接改革,攻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,与5所市直属幼儿园进行结对共建。推动小学教育“五育”并举,开展校园特色体育活动,举办136场体育联赛。聚焦高中教育质量提升,强化集团化办学,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深化区一中与海亮教育集团合作,落地创新人才班等16个项目,高考本科达线%,再创历史新高。持续改善办学条件,区实验小学和托育中心投入使用,区一中食堂、倍加造中学扩建项目有序推进。对28所中小学、幼儿园食堂进行改造,全方位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。
提升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。立足应对养老需求高峰,加快“1+4”养老体系项目建设,启动“一老一小”服务综合体建设,区托育服务中心已完工具备开园条件,峰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进入竣工倒计时,区养老院、周士庄和西坪养老院按序时顺利推进。累计建设“颐养之家”33家、日间照料中心28个,探索建立“社区养老”模式,强化养老成本核算控制,试点推行“中央厨房+集中配送”服务模式,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服务样本。我区“颐养工程”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。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效,新成立胸痛中心,升级改造体检中心,深化与医联体及京津冀医疗团队合作,推进“名医工作站”建设和定期“专家诊疗”,加快医共体等3个基建项目建设进度,强化区域疾控能力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建成39家医保服务站。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困难群众,建立低收入人群信息库,年提供服务超1000人次。
持续改善生态环境。2024年,全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20天,同比增加15天,优良天数比例达87.67%。御河利仁皂、册田水库出口两个国考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。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容工程完工运营,并完成郭家窑头、落阵营等52个村的农村污水治理。全面完工水系连通工程,坊城河、西坪河实现两河复流,有效涵养沿河生态50多公里。完成周士庄、杜庄等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。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程,全区现有林地89.35万亩,森林覆盖率24.58%。
谢谢您的提问。云州区是全国五大黄花主产区之一,黄花种植历史悠久,2020年5月11日,习考察山西,首站就来到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,对黄花产业给予肯定,做出“把黄花产业保护好、发展好,做成大产业,做成全国知名品牌,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‘致富花’”的重要指示,为云州区黄花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把脉定向、擘画蓝图。近年来,云州区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根本之策,深入谋划推进、加强实践探索,切实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黄花产业发展的各类瓶颈问题,推动黄花产业进入加速发展快车道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:
我们从组织、资金、科技、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,为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。一是强化顶层设计,成立黄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黄花办,组建黄花协会,研究制定政策措施,为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保姆式跟踪服务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,“十四五”期间,累计投入扶持资金6.5亿元,对黄花种植、采摘、加工、销售、品牌打造、科技创新、农文旅融合等进行全方位扶持,同步撬动金融支持,开发“黄花贷”“忘忧易贷”等产品,累计发放4.5亿元,有效缓解了经营主体流动资金不足问题。三是强化科技支撑,组建专家组,成立区乡农技服务队,开展田间调查和技术指导,制定黄花标准化田间管理任务清单,实施黄花病虫害统防统治,并向企业、合作社和种植户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,实现黄花产量品质逐年攀升。
我们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延伸产业链,编制实施高质量发展规划,通过标准化、精深化和融合发展,推动黄花产业实现“一产优、二产强、三产活”的格局。一是壮大产业集群,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,共培育从事黄花产加销的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138个,培养农民经纪人120人,黄花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.2万人。二是“示范区+专业镇”双轮驱动,以云州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省级黄花专业镇,作为推动黄花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,已签约引进了华兴农博园、百胜(中国)供应链、江苏绿港农产品深加工等43个项目,完成投资达51.52亿元,补齐产业链的缺项短板。三是建立标准体系,相继制定发布了《大同黄花生产技术规程》《大同黄花干制品质量分级标准》等5个省、市级地方标准和1个团体标准。四是强化科技赋能,鼓励支持企业产学研融合发展,与中科院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山西农业大学等10多所院校广泛合作,建立研学基地、科技小院、教授工作站,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,现已开发出干菜、冰鲜、酱菜、酒水、茶饮、面点、保健、预制、休闲、文创10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。五是推行“链长制”服务,由区委书记担任“链长”,并组建产业链服务团,成立产业链党委、法官工作站、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等,开展政策咨询、法律服务、招商引资、技术指导等工作。
我们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,制定了“大同黄花”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办法,强化“大同黄花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,依托大同黄花产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,成功获评“气候生态农产品”,并积极申报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,今年7月首家发布大同黄花价格指数,进一步提升了“大同黄花”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同时,不断深挖黄花文化内涵,充分融合火山群、桑干河、忘忧大道等文化旅游资源,建成了火山天路、黄花小镇、贺店民宿村、露营基地、研学基地,进一步带动了“大同黄花”品牌的推广和市场的拓展。
二是产品焕新,让“沉睡资源”变身“网红IP”。我们推动资源向产品转化、产品向品牌升级。在大同火山群,建成旅游公路、火山漫步道、低空飞行营地等设施,打造“可上天、可入地、可研学、可露营”的立体体验体系,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,使其成为云州文旅最硬核的黄金IP。在桑干河沿线,布局湿地公园、于家寨、梨园水庄和夕照湖畔营地,打造山水相依、回归乡野慢生活的“塞上纳木措”。在黄花产业,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,让黄花其从“田间”走向“景区”打造唐家堡主题公园、忘忧农场等景观农业,举办“黄花丰收活动月”系列活动,开发黄花宴、黄花文创等衍生产品,形成从“一朵花”到“一条链”的“忘忧”产业生态。
村和社区方面,一是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8个,设置就餐区、娱乐区、文化活动区、休息室、卫生间等,解决了农村留守、独居老人的日间吃饭、娱乐、休息等难题。二是大力推进实施农村“颐养工程”,按照“区统筹、乡管理、村服务”三级联动机制,打造了2大模式(集中关爱型、分散服务型)、6种运营方式(集中供养、分散服务、日间照料、邻里互助、社会参与、委托服务)的“颐养之家”33家,并于去年选择基础条件好、村干部积极性高、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20家进行了标准化建设。如云昌里社区颐养之家,为873名老年人提供服务,按照“智慧助老、健康养老”理念,改造设置厨房、餐厅、智慧展屋、爱心驿站、孝心超市、助老服务站、卫生室、理发室、洗衣室、图书室等,配置了米家智能开关、智能窗帘等智能设备,并接入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通过热线电话、手机APP、智能穿戴设备等方式,为老年人提供“一键呼叫”的紧急救援、生活帮助、健康监测等服务,逐步实现智慧助老、健康养老。我区“颐养工程”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,为我省唯一入选案例,上榜《康养蓝皮书(2023)》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”。


